“我們去過哈爾濱、蘭州、延安,現在是在鄭州新冠核酸樣本檢測一線。”去年8月份以來,河南大學生許夢涵和女朋友王雨倩輾轉4省,一直跑在抗疫前線,爭分奪秒進行新冠核酸樣本檢測工作,與病毒交鋒。
他們是同學、是情侶,也是“戰(zhàn)友”。接連輾轉各地雖然辛苦,卻也讓他倆在短時間內得到了錘煉。并肩作戰(zhàn)的日子,他們見證了彼此的擔當;這段特殊的經歷也讓他們收獲了成長,“防護服就是我倆穿過最美的情侶裝”。
輾轉4省抗疫,他們直接與新冠病毒交鋒
許夢涵1998年生,平頂山人;王雨倩小許夢涵1歲,家在鄭州中牟。兩人都是新鄉(xiāng)醫(yī)學院三全學院醫(yī)學檢驗技術專業(yè)的大四學生。
去年6月,他們被分配到鄭州凱普醫(yī)學檢驗所實習。1個多月后,在鄭州的新冠疫情中,他們主動報名參加新冠核酸樣本檢測工作,選擇與病毒直接交鋒,“我們是醫(yī)學生,還是檢驗技術專業(yè)的,參加抗疫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,也是我們應該做的。”
“在這100多天的時間里,我們一起經歷了哈爾濱的嚴寒、蘭州的干燥,也在延安體驗了一天16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,從檢測小白蛻變成了熟手。”許夢涵告訴頂端新聞·河南商報記者,雖然接連輾轉各地比較辛苦,但大規(guī)模集中地參加新冠核酸樣本檢測工作,也讓他們在短時間里得到了錘煉和成長,“最開始緊趕慢趕一個小時也就能做200多份檢測,現在一個小時能輕松地完成400多份。”
“最開始檢測的時候,說實話也害怕。”最開始實習時,許夢涵和王雨倩并沒有主動去申請做新冠核酸樣本檢測。對他們來說,新冠核酸樣本是危險的,是需要高度謹慎小心的,而隨著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,他們克服了自己的內心,“總歸是要有人做的”。
王雨倩告訴頂端新聞·河南商報記者,對他們來說,參加新冠核酸樣本檢測工作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,每次她都要求自己再快一些,“我們是在和病毒賽跑,我們快一些,檢測結果就能早一些出來,疫情或許就能早一些得到控制,城市也就能早一點解封。”
為了能多做些檢測、讓結果盡早出來,他們有多拼?
身穿密不透風的防護服,在實驗室一待就是8小時,其間不吃不喝不上廁所,這樣的工作狀態(tài),對許夢涵和王雨倩來說,已是常態(tài)。并肩作戰(zhàn)的日子里,除了業(yè)務能力的成長,他們也看到了彼此有擔當的一面。
而這么多次的支援經歷,在延安支援的那一個月讓兩人印象最為深刻。許夢涵回憶,去延安的那次支援屬于“中途轉戰(zhàn)”,本來計劃的是去西安,但在高鐵快到西安站的時候,臨時接到通知,延安急需新冠核酸樣本檢測人員,“延安那邊溫度比西安低,臨時過去的我倆都沒帶厚衣裳。”
許夢涵介紹,剛到延安的時候,能進行新冠核酸樣本檢測的人員很少,在最開始的一個星期,他們7個人分兩組三班倒,每天要工作16個小時。
“為了多做一些檢測,她每次都是過了飯點才能結束工作。”在延安支援的時候,許夢涵對王雨倩的“拼命”深有體會,“那個月,我基本上每天都要陪她吃一次泡面。”
回憶起那一個月的經歷,許夢涵還是有些感慨。
成百上千次的點樣,一起上陣的他總是全部包攬
在實驗室進行新冠核酸樣本檢測,點樣時有一道工序是要摳掉八連管的蓋子。因為進實驗室之前大家都是全套防護,至少要戴兩層手套,所以這個工序就只能用指甲去摳。
“用指甲去摳的話,一不小心標本溶液就會灑出來,如果是陽性標本,很容易被感染。”王雨倩告訴頂端新聞·河南商報記者,這個步驟特別傷指甲,“一次兩次還好,但成百上千次,指甲都受不了,經常是長了劈、劈了長,沒好的時候。”
“而在延安的時候,我們的班排在一起,每次一起進實驗室,他總會包攬全部的點樣工作。”王雨倩說,“現在他兩個大拇指上都長繭了。”
據王雨倩介紹,哈爾濱、甘肅的支援都是她和許夢涵主動報名。延安的這次支援,因為時間緊任務重,單位直接指派許夢涵過去,“他是我們實習組組長,每次去支援新冠核酸樣本檢測,他都會最先報名。”
“知道他要去之后,我主動申請要陪他一起去。”王雨倩說。
商店關門、快遞停發(fā)、街道上空空蕩蕩……這在他們支援的地方是常態(tài),輾轉4省抗疫的他們沒咋看過不同的城市風景,大部分時間,他們都在實驗室—住所兩點一線間奔波。
是同學、是情侶,他們更是并肩作戰(zhàn)的“戰(zhàn)友”
延安解封后,許夢涵和王雨倩“無縫對接”,回到鄭州的新冠核酸樣本檢測一線?;厥走@半年多的抗疫之路,“每次我們出去的時候學校的老師都會和我們聯系,提醒我們注意防護、小心謹慎。”王雨倩每次去支援都是坐上車后才給父母發(fā)消息,“他們老覺著我還是學生,還小。”
“但我現在也逐漸成為一名合格的‘老手’,不管多少,都是能出一份力的。”王雨倩說,對于未來,他們在畢業(yè)之后還計劃繼續(xù)從事新冠核酸樣本檢測工作。
“這樣有需要的時候,我們也能做些什么。”王雨倩說。
在一起的日子以來,許夢涵和王雨倩一起努力,通過專升本考試進入新鄉(xiāng)醫(yī)學院三全學院,又一起輾轉不同城市抗疫,許夢涵說,“我們是同學、是情侶,更是‘戰(zhàn)友’,抗疫的防護服是我倆穿過最美的情侶裝。”(頂端新聞·河南商報記者楊雪情受訪者供圖)